湿疹皮疹介绍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皮疹的特点是大、小片粒红,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其种类和发病原因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诊断。
湿疹病因
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湿疹临床表现
1.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湿疹 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2.根据皮损累及的范围,分为局限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两大类。
(1)局限性湿疹 仅发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耳部湿疹、乳房湿疹、肛周湿疹、小腿湿疹等。
(2)泛发性湿疹 皮损多,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
湿疹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一般湿疹的皮损为多形性,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皮疹中央明显,逐渐向周围散开,境界不清,弥漫性,有渗出倾向,慢性者则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呈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湿疹治疗
湿疹病因复杂,治疗好转后仍易反复发作,难根治。因临床形态和部位各有特点,故用药因人而异。
1.一般防治原则
寻找可能诱因,如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嗜好、思想情绪等,以及有无慢性病灶和内脏器官疾病。
2.内用疗法
选用抗组胺药止痒,必要时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泛发性湿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使用。
3.外用疗法
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急性湿疹局部生理盐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匹美莫司软膏。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
湿疹预防
1.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
3.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酒类。
4.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
皮疹丘疹的种类
皮疹斑疹
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见于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由于血管扩张而发红的红斑(猩红热、麻疹、药疹等),发生皮下出血的紫斑,等等。紫斑又分为小型的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点状出血或称淤点和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淤血斑或称紫癜。这些斑疹,常由红色或紫色再变为褐色、黄色,直至最后消失。从发疹到消失,有的要两星期,有的只要2-3天。
皮肤色素增多改变皮肤者,叫做色素斑。和色素斑相反,皮肤变白者叫做白斑,其代表是白癜风(寻常性白斑)。
皮疹丘疹
丘疹(Papules)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见于药物疹、麻疹、猩红热、湿疹等。
皮疹玫瑰疹
玫瑰疹(roseas)常与胸腹部出现的一种鲜红色、小的(直径多为2~3mm)、圆形斑疹,压之退色。这是对伤寒和伤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皮疹。
皮疹斑丘疹
斑丘疹(maculopapulae)在斑疹的底盘上出现丘疹为斑丘疹,见于猩红热、风疹及药疹等。
皮疹荨麻疹
荨麻疹(urticaria)又称风团,是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或苍白或淡红,消退后不留痕迹,是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见于异性蛋白性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虫咬伤等。
皮疹意义
皮疹作为一种皮肤变化,特别是对急性传染病的诊断很重要。根据皮疹的出现情况和形状,有时可以对疾病作出诊断,而且还能成为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的依据,中医推荐卫肤霜治疗。 由于因服药和使用化妆品而出现皮疹的很多,需要注意鉴别。
皮疹原因及特点
皮疹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包括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登革热斑疹伤寒、恙虫病、伤寒、副伤寒、丹毒、野兔热、马鼻疽等多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疹多伴有不同形式的发热。由于病种的不同,此类疾病又各有特色。如猩红热的皮疹常于发病第1~2天,先出现于胸上部与颈底部,继而迅速蔓延全身,面部发红而唇周苍白,有脱屑现象,发病以急性发热、咽喉炎开始,可伴有白细 胞增多及典型的杨莓样舌;麻疹的皮疹常发于病后的第3-4天,发疹开始于面 部、耳后、发际、以后遍布全身,呈斑疹或斑丘疹,后期有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白细胞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口腔内的麻疹粘膜症状;风疹发疹于病后第1~2天,皮疹迅速出现迅速消退,呈散在性小斑丘疹,由面部向下蔓延,无脱屑及色素沉着,一般病程短而症状轻;水痘的皮疹常于发病数小时或1~2天内分批陆续出现,初为红斑,次为斑疹,再次为丘疹,继后则转为水疤。此外,斑疹伤寒、伤寒、恙虫病、副伤寒、野兔热也为发疹伴有发热的传染性疾病,但发病率较低,其典型的发热类型及病史可协助诊断。
皮疹结缔组织疾病
主要见于急性播散性红斑狼疮。其典型的皮肤损害为鼻梁或双颊出现蝶形红斑,其他皮肤损害如可出现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丘疹、紫癜、荨麻疹等,同时伴有发热、皮疹脾肿大、关节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沉加快、 血清蛋白降低、抗核抗体试验呈阳性,狼疮细胞的发现对确诊此病有决定性意义。
皮疹变态反应与过敏
如风湿热病人中13可出现各种皮疹。最常见的为环形红斑与皮下结节,此病多伴发热、汗多、关节痛及血沉加快等反应。药物热通常伴有药疹,但多呈对称性分布且呈多形性,往往伴有痉痒感、烧灼感。常见的发疹类型为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等,其发病前有服用抗菌素、水杨酸制剂、鲁米那等史。荨麻疹也由过敏所致,可由寒冷刺激及其他过敏原所致,其特征与暂时性水肿性皮肤隆起,顶面齐平,常伴有瘙痒和灼热感,通常突然发生,经过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即迅速消失。
皮疹血液病
急性发疹也可见于某些血液病。往往伴有发热,可见于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及恶性网状细胞病。骨髓象检查可帮助诊断。
皮疹处理
1、不要抓破,特别是有水疱和丘疹的部位,只要有一点损伤就有感染的危险。患者夜间常无意识的去抓它,所以要把指甲剪短,小孩子要给他带上手套睡觉。
2.衣着方面,特别是衬衣和贴身衣服,不要有刺激性的。一般要质地柔软的棉布做的衣服最好,不要穿化纤和毛织品。
3.不要吃带刺激性和油腻的食品。
4.大便要通畅,有便秘时,可服轻泻药或灌肠。
5.保持皮肤和粘膜的清洁。
6.要仔细观察有无全身性症状及其发疹类型。
7.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皮质激素类药物。
皮疹日常注意事项
1、尽可能追寻病因,隔绝致敏原,避免再刺激。去除病灶,治疗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良、肠寄生虫病、糖尿病、精神神经异常、小腿静脉曲张等。
2.注意皮肤卫生,勿用热水或肥皂清洗皮损,不任用刺激性止痒药物。
3.禁食酒类、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鱼虾等易于致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观察饮食与发病的关系。
4.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湿疹皮疹相关资讯
页次:1/2 每页10 总数1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湿疹皮疹"相关知识
局部肌肤
面部护理
眼部护理
唇部护理
手足护理
特性肌肤
中性肌肤
油性肌肤
干性肌肤
混合性肌肤
唇釉
唇膏
唇笔
防晒霜
面膜
乳液
鼻贴
洁面
面霜
眼线
BB霜
隔离
隔离霜
腮红
精油
喷雾
磨砂
粉饼
散粉
眼影
眉笔